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须知 检索查询 时事新闻 公 告 联系我们
现代企业文化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114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637/G0

邮发代号:80-7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xdqywh@vip.163.com

电  话: 010-51197712

官方唯一投稿QQ

QQ: 3565265704

学术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

马彬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吕国泉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

乔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齐善鸿  南开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苏勇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李光斗  品牌专家

吴基伟  中航工业集团青联主席

张国有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陈步锋  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

金思宇  著名企业文化专家

孟凡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钟宏武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黄河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章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梁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彭和平  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学研究中心主任

舒化鲁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企业规范化管理专家

首页 > 独家 > 正文
     
 

“分享型”时代来临 ——访爱范儿网副主编陈一斌

 
  更新时间: 2014/10/11 点击数: 2444  

文/本刊记者 宋欣

 

爱范儿网副主编陈一斌。

    在当今时代的欧美国家,生活中的很多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出租、交换或分享。汽车,住房,沙发,冰箱,洗衣机,报纸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分享型经济更为普及。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爆炸式发展下,分享型经济参与者之间可以更加方便地相互联系。针对这一现象,本刊记者采访了爱范儿网副主编陈一斌。

 

《现代企业文化》:您好,非常感谢陈老师接受我们杂志的采访。最近,很多媒体都针对“分享型经济”这个主题进行过讨论,但是对于很多普通读者而言仍然稍显陌生。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何为“分享型经济”?

 

    陈一斌:其实分享型经济之前还有一个词大家会比较熟悉,那就是“众包”。所谓众包,最明显的案例就是维基百科,一个不专业的线上词典,最终却因为大量的人花费业余时间进行编辑,却让它拥有超越大英词典的专业性和丰富性。

 

    所谓分享型经济也一样,不论Uber 还是Lyft,或者是Airbnb,它的根源就是众包,就是利用号召别人投入自己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或者其它的资源,最终让自己与别人都获得利益的方法。只不过“众包”更多是描述一种组织形式,而分享型经济则描述一种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强调的是,共享者能通过分享平台分享自己的资源而获得利益,而分享型平台则能利用大量的交易机会获得收益。

 

《现代企业文化》:“分享型经济”在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Airbnb和Uber等,请讲讲这些企业的运营模式。

 

    陈一斌:Airbnb和Uber所做的事情很相似,就是把每个人的空余资源利用起来——Airbnb利用人们已经有的房屋,然后出租给旅客,同时赚到外快,而旅客则在付出一定的价格,却能找到比旅店更加符合自己心意的民宿,所以是两全其美;而Uber则将空闲的私家车利用起来,尤其是美国这个地方,拥有私家车的人很多,也有很多人有车但未必有很好的收入,因此通过搭建线上平台,让资源分配变得更加有效。

 

    说到具体,Airbnb是短租模式,在美国独栋别墅比较多,很容易搜集到房源,而且美国人喜爱旅游,而住酒店成本比短租高,这就是 Airbnb 的民宿能够打败酒店的原因。

 

    至于Airbnb和Uber如何赚钱,有的是提供增值服务,也有的是直接抽取中介费用来赚钱。但是,一定要清楚的是,这些外企的盈利模式在国内也许根本就行不通。Uber 在国内就没有采用所谓“分享型经济”的办法,而是从出租车公司代运营车队,由自己培训司机,将服务对象转为高端商务出行市场。

 

《现代企业文化》:您认为国外的分享型经济已经取得成功了吗?它具有市场前景吗?为什么呢?

 

    陈一斌:国外的分享型经济在一定的阶段上已经取得成功。至少在加州硅谷,分享型经济已经十分常见,不光是分享车辆、分享房屋,分享金钱还有很多人愿意只分享自己的时间,帮别人做一些杂活,然后赚到养家糊口的钱。

 

    分享型经济的市场前景在于它能够轻松利用外部资源,迅速达到规模化,当然市场的启动阶段也需要投放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耕耘,只不过一旦能够规模化,分享平台本身就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资源,自然就会有市场前景。

 

《现代企业文化》:您怎么看待国外流行的这种“分享型”新经济?

 

    陈一斌:在国外,这种分享型经济能够流行的必备条件是社会上已经有稳固的信用体系,一个人一旦信用破产,他所受到的惩罚会非常严重。但在国内,信用体系一直没能完善,谁懂得钻空子,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样的环境下分享型经济就难以发展。

 

    毕竟,商业最重要的一种资产是“信任”。

 

    另外,国外创业的系统性风险比较低,创业者不必担心自己失败了就会倾家荡产,投资者也不必担心自己投钱了之后,所有钱都会被人卷走,而更不必说国外大公司不会竭泽而渔,看到创业团队做一个新项目,自己也跟着做,把别人逼死的同时也让创业者心寒,提高了创新的门槛和风险。

 

    如果这种风险能够降低,自然愿意尝试新的模式。

 

《现代企业文化》:分享经济在很多国家被炒得很热,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在中国,很多人对分享型经济不了解,甚至有些排斥。您觉得分享经济在中国和在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

 

    陈一斌:中国人希望别人分享,但自己却不愿意分享。这是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理念所导致的差异。

 

    根由实际上是因为信用体系太差,社会对信用差的人没有惩罚机制,于是有太多人借着“分享”的名头获取自己的利益,结果参与者一点好处都捞不到,以至于对这类创业理念产生了“过于理想化”的印象,自然也就不喜欢。

 

    说到底,骗子太多,大家怕自己是那个傻子。所以中国人是不愿意完全贡献自己资源的,因为这样子很容易肉包子打狗一去无回,必须要用一些东西来交换价值。

 

    第一个在国内做众筹的点名时间最近宣布转型为“预售”平台,不无道理——实际上,以前曾经赞助点名时间众筹项目的朋友,也是抱着“预购”的心态去赞助的,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现代企业文化》:在技术层面上,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和美国基本保持同步,已经领先西欧国家。在分享型经济的发展上有望赶超美国吗?您能举例说明吗?

 

    陈一斌:其实,在国内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当然是不行的。“分享型经济”在国外能够运作是因为美国有那样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而在国内若真的要做“分享型经济”也必然是不同的方式。

 

    只不过,现在大家还在探索新模式,还不知道行之有效的模式是哪一种。但我们可以看到,“众包”这个概念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小米利用众包完成了品牌的打包,也完成了产品的研发;逻辑思维通过众包,成就社区,形成个人口碑,并实验更多媒介项目。

 

    而58同城、赶集网、大众点评等为个人提供了更多交易机会的网站,也利用“众包”,让自己成为非常活跃的交易平台,不管最终是通过广告,还是通过抽中介费,又或者由增值服务来赚钱,他们因为众人的参与成就了平台,也因此得到了成长。

 

    即便我们的环境不适合“分享型经济”,但懂得运用“众包”的公司必定越来越多。

 

《现代企业文化》:美国著名作家克莱·舍基最近在上海的公开演讲中说:“明年中国将迎来分享型经济的大爆炸。”您怎么看待这句话?

 

    陈一斌:舍基一直鼓动人们分享,在《认知盈余》这本书里,他也列举了许多例子。

 

    我个人当然是希望分享型经济能够迎来大爆炸,然而,就之前的回答来看,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之前,完全再现美国那边的分享型经济还言之过早,而懂得利用“众包”来完善产品、完善服务的企业会越变越多。

 

    如果“分享型经济”在中国走不通,为什么一定要死缠着这个概念不放呢?实际上,没有更加优秀的商业模式,只有适合的商业模式,如果“众包”能够有益于企业,也有益于消费者,那么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

 

    假如分享型经济在国内走得通的话,这其实证明我国至少在信用体系上已经成熟,本身就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中国的问题是创业难,投资也难,结果大家的钱只好去搞房地产。我看好分享型经济在国内的未来,但在出现靠谱的分享型经济的公司之前,更重要的还是先搞好国内的创业环境再说。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新闻出版署 |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  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中工网 |  中工网-工会媒体协作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网站建设 |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官网 |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