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须知 检索查询 时事新闻 公 告 联系我们
现代企业文化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114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637/G0

邮发代号:80-7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xdqywh@vip.163.com

电  话: 010-51197712

官方唯一投稿QQ

QQ: 3565265704

学术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

马彬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吕国泉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

乔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齐善鸿  南开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苏勇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李光斗  品牌专家

吴基伟  中航工业集团青联主席

张国有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陈步锋  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

金思宇  著名企业文化专家

孟凡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钟宏武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黄河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章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梁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彭和平  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学研究中心主任

舒化鲁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企业规范化管理专家

     
 

首善的“佛商式”公益

 
  更新时间: 2015/7/16 点击数: 2138  

首善的“佛商式”公益


/本刊实习记者 范晓影

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曾蝉联《公益时报》中国慈善榜“首善”称号。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60亿元,201155,由曹德旺发起的“河仁慈善基金会”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以捐赠股票形式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基金会,该基金会为中国目前资产规模最大的公益慈善基金会。

在《2011 胡润慈善榜》上他以年45.8 亿元的惊人捐款额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位居《福布斯》发布的慈善榜单第二位,与身处“证书造假”“捐款不实”“戏作过头”等沸沸扬扬的舆论风波中的伪慈善家陈光标相比,这位新“首善”表现得似乎很低调、很平和。在人们眼里,他有一份对慈善的虔诚,并以此默默地行着佛家善道,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自己的慈善观。

 

施比受更有福

 

曹德旺出生在国共两军激战年代,曹家本是大家庭,父亲曹河仁曾是上海永安百货的股东,后来遇三年自然灾害,家道中落,9岁才上小学的曹德旺,14岁就辍学回家放牛了。他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家里揭不开锅的情景,哪怕一粒花生米掉在地上孩子们都会疯抢,为了糊口,家里还曾用花生米壳磨的粉做馒头。

青年时期曹德旺倒过烟丝,贩卖过水果,后来来到福清县(现福清市)高山镇一家玻璃厂做起了业务员,1983年,曹德旺把这家亏损的厂子承包下来,当年就挣了几万元。在那个盛产“万元户”的年代,曹德旺成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这一年曹德旺仅37岁。

口袋鼓起来后,曹德旺这一年还做了件大事。他之前的小学班主任找到他,希望帮母校换些桌椅。曹德旺一口气把学校所有的桌椅全换了,花了2000多元,这也成为曹德旺慈善事业的开端。

曹德旺很小就信佛,常跟母亲到寺庙中跪拜祈福。“慈善是宗教的衍生品,宗教是我从事慈善的原动力,这对我来说是根深蒂固的。”曹德旺说。从创业之初,持续捐赠31年,累计捐款近60亿元。一生兢兢业业的曹德旺,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追求财富和成功的同时,也以捐助的慈善方式回报社会。他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位慈善家,有人称其为“慈善大王”,也有人说他是真正的首善,对曹德旺而言,做企业积累财富,再将财富转换做慈善事业,犹如其左右手一样“不可分割”。

他说:“做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做慈善要量力而行,我捐几十个亿,和你们拿工资的人捐几千块是一样的,因为你已经尽力了。即便没有钱,你还可以给人以笑容,展示你的同情心,对地位比你低的人客气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施比受更有福、更快乐。

慈善事业对于曹德旺而言是宗教信仰的延伸产品,是哲学的产品,是人类道德修养的基础,是最根本的东西。不是有钱的人才能做慈善,中国自古就有乐善好施的传统,在饥寒交迫之时、在进退两难之间、在走投无路之际,慷慨解囊是善,雪中送炭是善,授人以鱼是善,每个看似小小的善举都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存有善良、真诚的心时,慈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每分钱都“斤斤计较”

 

随着企业的日益壮大和财富的迅速积累,曹德旺的捐款清单不断延长,数额也越来越大。截止到目前,曹德旺公益捐赠总额已接近60亿元人民币,捐助范围涉及救灾、扶贫、助学、帮困、传承传统文化等各方面。

20105月,曹德旺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西南五省份10万贫困家庭捐赠善款2亿元。谈起这笔捐款,曹德旺动情地说:“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老百姓生活苦得很。我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知道那种滋味。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2000元钱可以说是他们的希望。”

慈善是一项需要斤斤计较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慷慨向善的“态度”。做慈善,不是为了牟利,但要考虑如何将捐助的每一分钱都花到恰到好处,因此,与众多慈善家不同的是,曹德旺对自己所捐赠的项目都会细细追究,甚至亲力亲为。他曾出资修道路、建学校、盖公园、建图书馆等,很多工程从买材料、设计、施工,他都会细细过问。做得多了,曹德旺对工程造价、图纸设计等,如同开发商一般烂熟于心。

因为年轻时吃过苦,曹德旺对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用他的话说:“该花一万花一万,该省一分省一分。”在他看来,要确保捐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发到应该收到钱的人手中,而不是被“雁过拔毛,层层拦截”。

在捐款协议中,曹德旺的条件十分“苛刻”:扶贫基金会应在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则不超过善款的3%,而“行规”一般为10%。为了保证善款发到每一个应该收到钱的人手中,曹德旺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并请新闻媒体全程监督,要求基金会每10天向他递交项目进展的详细报告。如此苛刻的条件,无疑是对现行捐款体制的一次挑战,这也开创了中国捐赠者对公益捐款问责的先河。

在曹德旺看来,慈善远远不是大把地捐款,慈善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真正的慈善,应该是让自己活得更好,让家人活得更好,让员工活得更好,让社会获得更多的回报,让需要救助的人得到救助。

正如他所言:做慈善,关键不在于砸多少钱,而是切实了解别人的需求,因为每一个困难的人不一定都缺钱,有的缺关心,有的缺理解,有的缺办法,所以务实更重要。“财富要用于最需要帮助的人。而慈善就是财富的另一种分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弥补按劳分配、按资产分配和政府转移分配的不足,需要对社会财富分配进行诱导式调节。”这便是曹德旺对于财富的态度。

 

做透明的慈善

 

他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玻璃大王,但让他蜚声国内的竟是一笔笔流向贫困地区的善款。从玉树地震捐款1亿元,到2011年史上最为“苛刻”的慈善,再到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赠的35亿巨款,慈善与曹德旺的名字从未离开过公众的视线。

对于曹德旺来说, 2011年是非比寻常的一年。他是多事之秋的中国慈善界为数不多的亮点,他的标本意义在于他对中国慈善的信心和作为慈善探路者的睿智和勇气,他用自己的行动寻找着属于中国慈善的春天。

2011 55日,曹德旺和他的儿子曹晖捐赠3亿股福耀玻璃股票(过户当天市值35.49亿元人民币)创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国内首家股捐慈善基金会,此举首创中国基金会用股权代替真金白银的资金注入方式,打开了中国慈善捐助多元化之门。

很多人对曹德旺的慈善行为不理解,认为是被当官或者出名的动机驱动使然,曹德旺坦言,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告诉中国的企业家们,你赚了大钱,不是你一个人的本事,有国家的政策,有员工的劳动,有社会的支持,在不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情况下,捐出一点钱救助穷人,有利于缓解社会的贫富分化。

对于当前中国慈善的现状,曹德旺认为当务之急是降低准入的门槛,提高监管的门槛,让慈善像玻璃一样透明。“慈善是一个过程,特别是社会转型时期,要在协调中同步前进,避免异军突进。”曹德旺说,希望河仁慈善基金会成为推动中国慈善进步的力量。

在慈善界,曹德旺不仅是精神领袖,更是一位慈善布道者。每有机会,他都会告诉那些想做慈善的后来人:慈善做得再大都是小善,而促进社会进步,让天下和谐那才是大善。

 

力争低调慈善

 

与“既是富人又要做事”的陈光标相比,曹德旺希望自己的一举一动,能够贴近与世界公益机构的标准,他绝不当形象大使。如果让他选择,他说,不会走陈光标的高调路线,宁可选择捐了很多钱,但别人不知道。他还说,中国有几千年的慈善文明——中国人提倡不带相布施,捐赠的时候隐姓埋名,不让别人知道你做了什么。施恩不图报,图报非君子,他一直认为,慈善不应该高调。

他信佛。佛家提倡修行,他说,修行要修出公德。

“什么是公德?公平是公,施予是德,虔诚是公,真实是德。”宗教,是神奇的。曹德旺用佛教中的信仰和教条指引着自己的人生。他信佛教中的因果,自己也一直恪守感恩、无求的信仰。

他喜欢做慈善。“捐款,我是出于一种共享的心态,与社会共享,也是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一种具体的措施。”至于对他这些年来所做的善举,他只是说,这是“向社会粗浅地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

在《小崔说事》节目中,受他捐助的农民来到现场,哭着向他感谢“终于可以买米了”,他只是静静地看着——不是投去居高临下满怀怜悯的目光,或是发表一通豪言壮语,他只是那么静静地看着。信佛的他还投钱修建了很多寺庙,但是,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佛教徒,“我认为这是一门哲学,应该让中国人受这方面的影响,在他们的骨肉上面增加一个灵魂。”

他曾花很多钱,为自己得了重病的员工治病,他不觉得这是一件难于执行的事,虽然很多企业老板都做不到这一点。“我爸以前跟我讲,草没有心,就不能发芽。你今后开店,早上起来的时候开店门,如果发现有人病倒在你的店门前,你做的第一件事情先把他扶起来,然后给他灌热水;然后如果有吃的,给他煮一碗面条吃;如果他吃掉还不能好的话,要赶快送医院,这是人性的道理。”

当初,他也被质疑过,同现在的陈光标一样。他认为,这不需要难过,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做一件事情难免有不同的声音产生,只要用最多的精力去考虑怎样做到最完美——别人说这件事太假,那做真一点就好了。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新闻出版署 |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  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中工网 |  中工网-工会媒体协作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网站建设 |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官网 |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