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须知 检索查询 时事新闻 公 告 联系我们
现代企业文化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114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637/G0

邮发代号:80-7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xdqywh@vip.163.com

电  话: 010-51197712

官方唯一投稿QQ

QQ: 3565265704

学术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

马彬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吕国泉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

乔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齐善鸿  南开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苏勇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李光斗  品牌专家

吴基伟  中航工业集团青联主席

张国有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陈步锋  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

金思宇  著名企业文化专家

孟凡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钟宏武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黄河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章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梁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彭和平  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学研究中心主任

舒化鲁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企业规范化管理专家

     
 

品牌失语者的定位失灵

 
  更新时间: 2015/7/20 点击数: 2647  

 

品牌失语者的定位失灵

 

/邹凌远


 

什么是定位?在广告界,甚至于整个营销界都不陌生,可以说是非常熟悉。自美国著名品牌专家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在全球扩散延用至今,已经近半个世纪,它已经成为了一套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用两位创始人的话来说,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它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确保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

这是一套取得显著成绩的理论体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全美,21世纪初流行全球,2000年后在国内风生水起。提出伊始,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市场环境,它属于非常超前的理念,且很实用。它也是继罗瑟·里夫斯提出的USP理论(20世纪50年代)、大卫·奥格威提出的品牌形象论(20世纪60年代)后,风靡全球的广告理念。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定位一针见血的帮助企业或品牌解决了最为核心的问题,更简洁明了的告诉了广大消费者“你所购买的品牌是谁”。因而随着竞争逐渐白热化,鲜明的差异就是区隔竞争对手行之有效的方法,导致所有人对定位趋之若鹜。

 

定位理论进入中国

 

2000年后,定位理论进入中国后,经过广告圈内专业人士的推广扩散,瞬间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忠实信仰。但好景仅限于刚引入中国那段时间,随着2005年以后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网络的全国化覆盖,各种移动智能终端层出不穷。受到新兴时代的影响,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导的行业环境开始发生转变,而企业经营者的思维也在转变。

定位理论虽然深入人心,作用依旧还在,但对企业的影响效力逐渐下降。尤其是到了2010年后,互联网的影响走向高峰,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也变得愈发激烈。如果说要把定位理论在国内的应用分为两个时间段,那么2010年之前是春天,可以称为“前定位理论时代”;这一时期企业经营者对定位非常信仰,都有一颗想通过定位改变自身现状的心。

2010年之后便是冬天,可以称为“后定位理论时代”;这一时期由于新媒体的兴起,行业环境的成熟,企业对理论的掌握,促使经营者开始思索新的运作方式,逐渐摆脱了对专业理论的依赖。由此,定位理论在企业品牌运作思维中的地位逐渐减弱。加之由于广告行业、品牌策划公司的水平参差不齐,大小企业因为重新定位失败,或是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例大有人在。这进一步弱化了定位理论在企业运作品牌中的应用,企业对定位也形成了自身的审视体系。

辗转数年,迎来2015年,毋庸置疑这是互联网主导的时代。定位理论在这5年间,在行业中的声势越来越小,企业更是被互联网深深的吸引。企业仍然重视品牌运作,只是不再看重定位。超信息化时代,一切都是开放的,因而在企业界对定位持怀疑态度的经营者越来越多,甚至是认为定位失效。那么,为什么曾经主宰广告圈,让企业十分信仰的定位理论会突然失灵了?这不是理论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时代变迁,企业经营者变了,大众消费者也变了,一切都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转变。从以下三点,就能很清楚的看到,环境的蜕变对定位造成的严重影响。

 

读图大时代注重关注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这就是读图时代,大众的眼睛已经变成了图片扫描仪,而不再是文字处理器。同时人们消费媒体的习惯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通过自己的脑子去理解世界,所以单纯的文字相对图片,就显得不再那么受欢迎。时代造就了不一样的大众,留给企业和广告人思索的空间,那就是怎么通过具有更强表现力的图片去沟通他们。传统的信息传输过程中,图配文从数量比例上总是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今天,流行的方式是图片,即便是文字也设计成了图片,这也反映了商家在应对社会变迁的变化所采取的举措。因而环境的更迭,留给定位展示的空间不多了。

品牌的运作奉行用户至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切实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所有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和消费行为特征。但你不能改变的是,大众平均每天花在智能终端设备上的时间大约在14小时左右,他们的眼球已经变得非常宝贵。这就是眼球经济时代,受众对你所阐述的文字基本已经麻木,他们只在乎你让他们看到了什么。而且你的定位再高大上,再差异化,再独特化,倘若没能让大众看到,那么一切都等于零。

行业环境的加剧,竞争也随之加剧,这促使企业明白了一个道理,环境变了,我不能再依托一套理论体系就能妄想取得成功,即便是依靠定位把品牌体系建设起来了,我还是要花很多钱去推广才能起作用。那么所有人都在寻求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瞬间吸引大众的眼球,而不再是告诉消费者我的定位,我是谁。博取眼球的激烈性,使得受众关注定位的时间越来越少,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获取信息便捷且快速

 

当今是一个开发又发达的时代,各种智能设备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移动终端更是以闪电般的更新速度刷新时代的发展脉搏,以至于我们不敢想象明天的世界将会是怎样。以往人们获得消息的渠道都是通过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这些媒体都有一个统一的局限性——信息更新速度过慢,且不能有效的参与互动。因此各地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与企业之间也是如此。这就为企业品牌定位制造了非常适合生存的良性土壤,率先占据空白的定位,然后大范围的扩散,就能够取得成功。倘若品牌产品质量名副其实,配得上其高端的定位,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是好事。倘若产品质量不过关,而单纯靠定位取胜,消费者无法更好的论证,也就只能选择相信。

但到2010年后,互联网的快速兴起,让知识成为了免费的公众资源,且为大众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网络、手机、微博等都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还能有效参与互动,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接触窗口。同时信息的公开性和获取的快捷性,大众通过互联网就能够获取企业各种信息。大众看到你的广告后,他们会到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然后作出内心的自我评价,再根据各方意见对比后,才会作出最后的购买决定。如果品牌定位过高,企业的规模过小,受众就会对品牌,对产品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交易失败。在这种开放性的环境下,品牌不能随便定位,只有找准定位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与其难辨对错,企业更愿意选择能够带来直观价值的品牌展现,定位也就变的可有可无。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都在寻求为客户提供超预期的产品或服务,为客户提供极致的体验。这将所有的消费者都培养成了产品的挑剔者,他们变得越来越理性,而不是盲目购买,在作出购买决定之前,他们往往对品牌产品已经有了200%的深入了解。即便是尝试购买后,如果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体验与定位有较大差别,那么这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因而企业更加专注产品,维护好品牌,而不是依赖万能的定位。苹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无论是电脑产品,还是手机产品,都是力求做到极致。你对苹果很了解,对其产品很了解,但你肯定想不起它的定位是什么,因为它只注重产品,而不是定位。

 

互联网思维讲究第一

 

读过《定位》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一个著名的案例,那就是特劳特和里斯使用定位理论取得决定性成功的Avis(安飞士)汽车租赁公司。20世纪60年代,赫尔茨公司占据了美国汽车租赁市场份额的55%,为了避免与其正面交锋,特劳特和里斯为安飞士公司打造了独特的“老二”定位,在其广告中发出了著名的“老二宣言”。因为巧妙地与市场领导建立了联系,突出自身服务的快速、干净,与行业第一位的赫尔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消费者感同身受。这一定位的应用,使得安飞士的市场份额大幅上升了28%。这就是定位成功的经典案例,但这只能是属于那个年代,因为环境催生了这一切。

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也出现同样采用比附定位的商业案例,那就是蒙牛比肩伊利,创立伊始自称向伊利学习,打造内蒙古第二大乳制品品牌。当时还是传统广告主宰行业的时代,大众所能看到的也就是企业所宣传的信息,且信息量很小,品牌定位是谁,这就会让大众去深入思考。而每个人都有一颗好奇心,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因此竟然敢比肩行业第一,不管它是不是第二位的,这也会让大众情不自禁的去支持。但眼前,世界不一样了,如果你是第二,那么你可能就会被忽略。

互联网思维讲究的是第一,不是第二,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快。传播决策要快、产品上市要快、信息发布要快、借势要快、创新要快,只有够快才能更好的适应快捷的消费人群和方式。只有快才能保证企业率先抓住机遇,抢占第一,掌握竞争主动权。同时快也是最先脱颖而出,抢占第一关注,将其他企业甩在身后。惨烈的竞争环境,不再允许你定位第二,你只能是第一。这也是为什么腾讯微信一年内迭代44次,因为它需要时刻保持对移动端聊天社交工具的第一。所以,企业都在争先恐后的争当第一,不再思考怎么定位准确、直接,因为这不能带动看得见的销售快速增长。

互联网造就的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既充满机会,也充满杀机。传统的理论在新环境中的不适应性逐渐显现,定位作为传统品牌理论的代表,而今的失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未来不能在摸索中与时俱进,那只能被革新或淘汰。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新闻出版署 |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  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中工网 |  中工网-工会媒体协作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网站建设 |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官网 |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