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须知 检索查询 时事新闻 公 告 联系我们
现代企业文化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114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637/G0

邮发代号:80-7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xdqywh@vip.163.com

电  话: 010-51197712

官方唯一投稿QQ

QQ: 3565265704

学术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

马彬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吕国泉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

乔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齐善鸿  南开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苏勇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李光斗  品牌专家

吴基伟  中航工业集团青联主席

张国有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陈步锋  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

金思宇  著名企业文化专家

孟凡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钟宏武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黄河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章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梁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彭和平  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学研究中心主任

舒化鲁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企业规范化管理专家

     
 

企业大佬们的用人术

 
  更新时间: 2013/12/10 点击数: 2152  

/王秋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曾经令人耳熟能详的台词,在现在看来似乎略显俗套。但是,这句话所描述的事实,却并不显老套。

 

在各种新兴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但是,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并不是将人才吸纳进自己的麾下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对人才的管理得法,才能激发员工的无限潜能。

 

同时,在当今社会,人才的流动性可谓非常之大,如何才能留住人才,为己所用,这是考验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必选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些优秀企业家的用人之道。

 

柳传志的“三个标准”

 

27年前,一间普通的小板房,20万元人民币、包括柳传志在内的10名科技人员办起了一家电脑公司。27年过去了,现在这个公司员工总数约4万多人,总资产有1100多亿元,营业额做到了1460亿元。

 

对此,柳传志说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办公司就是办人。还说过,选拔年轻人是“公司最艰难的工程”。

 

柳传志还提出了“三心”标准,即责任心、上进心和事业心。他认为,一般员工他提出很多具体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要求所有员工必须这样做。

 

对于中、基层管理人员来说,光有业绩不行,要有管人的能力,能带队伍,能做事,能解决业务问题。中层干部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要求具有上进心,要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取。

 

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讲,首先要有心胸、抱负和境界,如果没有心胸、抱负、境界,他不可能容纳更多的人才。到了管理高层,要善用比自己更能干的人才,要有驾驭人才的能力,能否驾驭人才,关键在于你自己首先是一个有眼光、有心胸、有抱负、有追求、有境界的人。这也是高层领导者的首要素质要求。

 

作为一个领军人物应该是又能干又能说的,柳传志本人就是这样的人。但让人感到不解的是,柳传志选择的两个领军人物似乎都不属于善于表达者,更不属于激情澎湃的鼓动者,而偏向于内敛加理性。

 

为什么?因为这两个人具有特殊的才干,是适应企业的特殊才干,也是适应这个时代的特殊才干。

 

张瑞敏的用人之道

 

张瑞敏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小农经济的思想产物,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是导致干部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千百年来被奉为用人要则,几乎是用人之道的金科玉律,成了一个千古不易的信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种封建、封闭、缺乏辩证态度,与实际、与当代相脱节的用人观。只要翻开历代的古籍,看看历朝的君主,或数数近代历史的各国统治者,或看看各国各大企业成功的历史及上面本人所提到的那些例子,都会发现这不过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谎言。一些企业经营者大肆使用令自己放心的人,有的更是使用自己的家族亲信,而对他们的工作不予过问,自以为这是对其“不疑”,而等到事情办糟甚至企业倒闭后才懊悔不已。另有些管理者对某些人才存有偏见,便错误地施行“不用”的原则,这是用人不成熟的表现。

 

因此,如果只是用而不疑,那企业迟早必乱;如果只疑而不用,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正确的态度是: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用人要疑”,就是在用一个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是还不很成熟的人的时候,本着对企业、对个人负责的态度,疑问在先,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疑人要用,就是在其人格、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本着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目的,观察他,大胆选拔和使用他,不至于造成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

 

任正非注重“大节”

 

2000年之后,任正非就明确提出,华为必须从一个“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逐渐演变为一个职业化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淡化英雄色彩,特别是淡化领导人的色彩,是实现职业化的必然之路。华为要建立的新型动力机制,就是流程化的管理和职业化的团队。

 

任正非还认为,选拔人才注重人的大节,就是要敢于奋斗、不怕吃苦,不要小富则安。第一,要看到干部的长远性,不要总抓住缺点,要给予改正的机会。第二,干部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要看长远利益。为一瓶酒一包烟,把你换掉,不值得;但不换掉你,后面还会仿效,也不合适。你现在把问题改掉就行。

 

李彦宏致力于激情

 

李彦宏表示,百度并不看重员工的年龄、性别、学历、毕业院校以及工作背景。甚至有些重要岗位上的人,百度并不知道他们的毕业院校。李彦宏列出了百度选用人才时基本遵循的两条标准:

 

有没有能力和潜力胜任工作?一般情况下,新人不一定会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在百度新人可以犯错,但是经过“点拨”之后,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一点就通”显示出新人的能力和潜力。

 

认同不认同公司文化?百度致力于保持创业激情、愿意学习、富有创新的公司文化。但是有些人求稳,不愿意冒险,不愿意在高速成长的环境中工作,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这类人就不太适合百度。

 

史玉柱关于用人

 

选人标准就是两个,毛主席说的又红又专。

 

关于用人,史玉柱说;“红,指人品好;专,指他的业务好。其实这个是两方面的,其实任何一个团队,你在周围找人,都是能找到合适的人的,又红又专的人都是能找到的。

 

红,我想稍微有一点经验的人,其实他的人品早期还是能看出来的;专,其实很大部分跟培养有关。

 

你如果给他放那个位置,却不授权给他,那他永远专不了。你要把他放在那个位置上,还要授权给他,然后就培养他。

 

当然我有一个特点,其实我挺保守的。

 

一般关键岗位用人,我都是用跟我10年以上的人,像刘伟都已经跟我快20年了。几个关键岗位的人,跟随我差不多都在15年以上。这种人,能力你肯定了解了,跟你3年你就已经很清楚了,红的问题自然解决了。

 

俞敏洪的“新东方”

 

2004年新东方股份改制接近尾声,俞敏洪意识到,新东方即将开始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规范化的企业架构。要做到这点光靠新东方的一帮“教书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进更多的新鲜血液。这也是为什么在2005年新东方特意选在全球MBA人才找工作的高峰期进行招聘,以求获得新的“千里马”,打造新东方的第四代人才团队。

 

对于团队中即将到来的新伙伴,俞敏洪提出的要求是:首先要了解新东方,如果专业知识很强,但对新东方知之甚少,这样的应聘者新东方是绝对不予考虑的。其次对其专业领域的建设,我希望他们能够高出我一头,能够为集团提出长期的发展规划,不急功近利。而是重视集团的长期发展。俞敏洪的用人之道是“先造有德的人,再造有才的人”。他说:作为教育机构,如果品德有问题,再有才也不会用,心胸开阔,思想开放,具有融合力和极强的协调能力是此次招聘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新闻出版署 |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  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中工网 |  中工网-工会媒体协作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网站建设 |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官网 |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