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须知 检索查询 时事新闻 公 告 联系我们
现代企业文化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114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637/G0

邮发代号:80-7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xdqywh@vip.163.com

电  话: 010-51197712

官方唯一投稿QQ

QQ: 3565265704

学术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

马彬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吕国泉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

乔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齐善鸿  南开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苏勇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李光斗  品牌专家

吴基伟  中航工业集团青联主席

张国有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陈步锋  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

金思宇  著名企业文化专家

孟凡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钟宏武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黄河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章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梁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彭和平  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学研究中心主任

舒化鲁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企业规范化管理专家

首页 > 往期论文 > 正文
     
 

越忙碌,越需要“暂停”

 
  更新时间: 2013/12/16 点击数: 7113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中说,当我们对一切挫折都逆来顺受,人类的伟大成就就不多了。我们的聪明的动力在于经常提问“现存的是否必然如此?”

 

都市职场人的现状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近几十年外部环境发展变化之迅速,加强了职场人的压力和不安全感。无论你是从事哪一行业,无论平常以什么样的状态工作,都会逐渐发现过去的经验已经派不上用场了,自己的职业未来将走向何方,如何在这个变化莫测的环境里抓住机遇。

 

我自己对此也深有体会,长时间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让人痛苦如困兽,但却没有一丝多余的精力去思考突围的办法。在经历了2012年年底的长期失眠状态下依旧高强度工作之后,我逼迫自己给出一个解决之道。

 

这个方法是,每天拿出20分钟的时间,跳出自己的工作氛围,回顾过去或者展望未来,完全抛弃跟现实的“上司在追问的状况”和“临近截止日期”相关的内容。无论多忙,就是要在自己的时间开销里做这样一件事情。这是一个冒险的大胆的决定,胡思乱想尝试了一段时间的“天马行空的思考”,我开始改为这样的时间里读书,读一些跟工作完全不相干的内容。长期以往,我坚定了这样的一个信念“总是在思考现存的是否必然如此”和“我能做怎样的改变?”

 

在读到这本《暂停》的时候,过去思考来的经验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作者是一位美国人,南希·格尔马丁。她是一名商业顾问,给各个大型公司进行培训,在这种经历中,她对美国职场的高强度追求效率至上深有体会。这种情况,或许中国的职场更为严重。

 

在这本书里,作者的最重要的观点认为:即便我们处于社会迅速发展的巨大漩涡里,我们的压力和焦虑都是被强加的,但并不认为我们就丧失了自主选择的机会。

 

如何重新拥有对自己的工作节奏、生活方式、未来发展的选择权利,如何做到不受信息量庞大情绪混乱的大环境的影响,仍然能够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为企业、为工作、为自己做出明智的决策,是这本书在解决的问题。

 

另外,如何把作者提出的这种“暂停”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融入到日常的行为习惯中,也是需要练习和自我调整的。

 

因此,暂停是为了解决当今生存环境里人们面临问题的一次智慧的发明。

 

我看到过很多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职场奋战几年后,逐步趋于疲惫厌倦的状态。这是一种工作的节奏问题,也是关于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的思考问题。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持久的耐力,你需要给自己的心情一些暂停。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新闻出版署 |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  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中工网 |  中工网-工会媒体协作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网站建设 |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官网 |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