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注册  
   
  首页 主要栏目 资讯 报道 评论 人物 访谈 独家 产经视点 文化学院 关于我们 悦读.鉴赏 联系我们
悦读 
·优秀的人都是相似的——评《人性
·产业转移的落地性读本 ——评《
·踩着脚本走向百岁人生
·平凡世界里的路遥
·越忙碌,越需要“暂停”
·与时间统计法无关
人物 
·唱支山歌给党听——经典名曲大型
·【千年古城】歌曲《冤句故城》M
·词作家:王德清 《歌词创作技法
·叶巴滩的“追梦人”
·“驾驶一哥”许效贤 ——记中国
·川西高原的邱“放心” ——记
观察思考 
·领导干部要“定好人生的格”
·影响党建责任制效果的因素
·“五化”服务激发企业党建新活力
·国企工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路径
·围绕“四个全面” 推进国企精
·用创新思维打造工会新品牌
 
当前位置首页 >> 员工工程 >> 特色实践 >> 正文
     
 

西风东渐:企业文化的榜样

 
  更新时间: 2013/11/28 点击数: 4132  
 

文/本刊记者  万江心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源自日本,但是,日本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学习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度成为本土管理学界“企业文化源自中国”立论的重要依据。其实,日本并非只学习中国,特别是十八、十九世纪之后,他们学习的对象更加多样,因此,日本的企业文化即使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转了一大圈之后也不是原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了。特别是日本的企业文化还经过了美国管理学家之手深度加工整理了一下,再传回来的时候,就完全不是原来的那个味道了。

源于东方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蕴藏的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的企业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中庸与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主张义利共生的价值取向。如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强调私利,这就形成了追求群体的和谐、有效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更大的优势。

儒家思想作为一种伦理规范进入企业,经过调整与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相协调,可以在培养企业的群体意识上发挥重要作用,使企业内部人人都能恪尽职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思想和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和谐风气和团队精神。儒家文化的中心理念和价值观,投射到现代管理功能、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的架构上,能够显现出发挥人性、挖掘潜力的管理特色,弥补西方管理的弱点和不足,通过人的自内而外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实现管理目标。

正因如此,中国企业有着天然的文化上的优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这些思想深深植根于本土管理者的头脑中,有人将此恰当地运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因而,本土企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愿意下功夫挖掘传统文化中可资利用的部分,如我们在很多企业的文化手册中看到,频频出现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义利共生”等字眼,就是此等表现。

日本的企业文化一开始就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可以视为东西方文化的精粹集成。从中国到日本再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一个大循环,已成为企业文化内涵中不可或缺的因子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引进,拓宽了本土企业的视野,丰富了管理思想,充实了管理方法,也带给管理者直接的管理工具。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好的西方管理方法,中国的管理者们就可以因地制宜,开发和创新出更多的适合本土企业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其实,西方管理思想的引入,对我们的最大冲击还是触及灵魂深处的一些东西,比如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团队意识等等,这些东西是从根本上区别于我们的传统,但又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东西。同时,那些世界知名企业长年形成的优秀企业文化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就像长夜里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我们的思绪,也照亮了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

本土企业通过参照西方管理思想,特别是参照企业文化为管理方法,修正自己的理念,提升自身的修养,甚至可以像照镜子一样,照见自身的美与丑。《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指出,部分中国企业在发展初期,存在着一些“土匪行为”,但这些“土匪行为”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扭曲行为,在那种特殊的生存环境里,企业的“土匪行为”相反帮助了企业的生存。但从长远来看,只有那些更绅士化、更人文化、更现代化的企业具备更强的后续竞争能力,企业越早接受和建设企业文化,越能成为长距离竞争的赢家。

热在西方

日本是一个市场空间狭窄、资源贫乏的小岛国。日本人常说:日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只有阳光和空气。的确如此,日本既没有经济和技术优势,也没有政治和军事优势。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而宣告结束。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一片废墟。但日本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借力管理,吸取国外科技管理精华,刻苦拼搏、迅速崛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在多个领域赶上甚至超过欧美等国,经济总量(GDP)居世界第二位,一度代表国家经济实力的钢铁产量仅次于苏联居世界第二位(超过了美国),代表一个国家先进程度的汽车生产则把美国远远地抛在后面而居于世界第一位。不到30年时间,日本俨然以经济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东方,被人们称之为“奇迹”。

伦敦《经济学家》在1962年9月连载了一篇《正视日本》的文章。这篇文章后来以书的面目问世,而且迅速易名为《惊人的日本》。有人建议,这篇文章还可以改换一下标题,称为《看看日本的情况、想想英国的走向》,因为只有这样的标题才能真正体现出文章的旨意。总之,日本的崛起为世人敲响了警钟,也预示着文化管理时代的孕育成熟。

日本的发展速度和强劲后劲,引得美国一批又一批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抱着一探究竟的目的赴日考察、研究,并将所见所感所思结集出版,这就是如今被我们奉为企业文化圭臬的《Z理论》《企业文化》《追求卓越》等企业文化典籍。

美国的管理学家历来就有实证研究的学术传统,即立足于实际,其出发点笃定而且明确——探寻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之道,探寻企业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密钥抓到手,在这一点上,美国学者跟本土的一些学者纸上谈兵、坐以论道的习惯相去甚远。

企业文化的研究一开始就是为了经济发展的目的才展开的,而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些理论方法和工具,在西方迅速传播与应用,引领企业壮大发展。《企业文化》著述甫一诞生,就成为焦点并广泛流行,发行量在短时间内刷新了各种管理类书籍的发行记录,这种热闹场面不会凭空产生,一定有它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企业文化的实用功能。它让企业经营者们看到了使自身更高、更快、更强、更敏锐、更有竞争力、更能适应市场变幻的东西,所以他们像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迅速地扑了过去。

其实,不管哪一种管理理论,必须对企业管理实践具有建设性,才会受到追捧,企业时刻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就仿佛丛林里的动物,时刻面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自然就对使自身更高、更快、更强、更敏锐、更有竞争力的东西感兴趣,这是它们的本能。

中国企业文化走过的30年,是一个文化逐步被认识、逐步被重视、逐步升温成“文化热”的30年。随着企业大面积地推广和践行企业文化,一些健康、向上、积极、先进和对社会有益的观念、思想和精神在企业内部经历着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地多向传递,因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借力的不只是企业,而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新闻出版署 |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  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中工网 |  中工网-工会媒体协作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网站建设 |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官网 |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